OKX高校訪談|馮煜:用戶不足是本周期中行業的最大瓶頸
馮煜是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助理教授,2018年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UT Austin)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涵蓋區塊鏈安全、程式設計語言與形式化驗證。 現時擔任Nubit的創始人兼CEO。
自2011年起從事形式化驗證研究,專注於各類軟體系統的安全性,從瀏覽器到手機應用都有涉獵。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深入研究了分佈式系統與安全協定,逐漸意識到區塊鏈科技在構建安全且去中心化系統中的巨大潜力。 因虛擬貨幣資產管理也使其成為駭客頻繁攻擊的目標,才决心投身Web3領域,致力於通過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推動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安全和高效發展。
我們希望通過訪談全球高校背景的創業者,透過他們的視角來觀察Web3行業發展,同時挖掘其在Web3行業的發展經歷,為高校學子進入Web3就業、創業提供參攷。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馮煜教授成為《OKX高校訪談》的分享嘉賓。
《OKX高校訪談》系列是OKX特別出品的專題欄目,由OKX官方社區大使Mercy(@Mercy_okx)主持,旨在挖掘全球高校人士的行業視角,為在Web3創業以及尋找就業朋友們提供參攷。
1、首先,請簡單做個自我介紹。
我是馮煜,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助理教授,2018年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UT Austin)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我的研究領域涵蓋區塊鏈安全、程式設計語言與形式化驗證。 我同時擔任Nubit的創始人兼CEO。
自2011年起,我便從事形式化驗證研究,專注於各類軟體系統的安全性,從瀏覽器到手機應用都有涉獵。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深入研究了分佈式系統與安全協定,逐漸意識到區塊鏈科技在構建安全且去中心化系統中的巨大潜力。 然而,隨著區塊鏈領域的蓬勃發展,虛擬貨幣資產管理也使其成為駭客頻繁攻擊的目標。 正因如此,我决心投身Web3領域,致力於通過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推動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安全和高效發展。
我清晰地記得2018年剛加入UCSB時,乙太坊價格僅為80美元。 系主任曾善意提醒我:“小馮啊,這乙太坊要歸零了,你還研究這幹嘛?”我非常喜歡美國學術界的一點,就是可以對系主任和院長的建議保持自己的判斷(當然並不提倡固執己見)。 當時的我對科技充滿熱情,但對幣價毫無概念,甚至沒有交易所帳號。
接下來的三年裏,我與實驗室的博士生們在區塊鏈智慧合約、零知識證明安全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2022年,在前同事Shumo(Manta聯合創始人)的介紹下,我結識了Polychain的Luke。 當時Luke提到:“DeFi Summer的確精彩,但隨之而來的頻繁駭客事件讓投資人頭疼,不如你來創立一家startup?”我當時回答道:“我既不懂開公司的流程,也沒有資金啊……”他卻說:“我們支持你!”就這樣,我創立了Veridise,正式踏上了Web3的創業之路。
創業初期,幣圈各方好友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使我得以在蹣跚中前行。 同時,依託乙太坊基金會和0xparc的支持,我們開展了多項零知識電路安全的研究和產品開發,並稽核了幾個領先的ZK項目。 然而,事與願違,由於管理理念不一致,今年初我决定退出Veridise。 那一刻心情複雜,感覺像放弃了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未能悉心守護。 尤其遺憾的是,眼看著公司錯失良機,未能實現我的理想願景,也辜負了那些無條件信任我的投資人。
經過幾周調整後,我與博士生共同成立了Nubit,目標是為比特幣生態開發數據層和執行層的基礎設施,並結合我們在安全領域的專長。 讓我意外且感動的是,Veridise的投資人在得知我新創辦的Nubit項目後,幾乎全都主動表示支持。 儘管我在Veridise未能實現當初的承諾,他們依然信任我的品格,這份信任成為Nubit迅速成長的重要推動力。 在dao5的Tekin、Polychain的Luke等老朋友的全力支持下,Nubit在短短五個月內迅速發展,完成了三輪融資,成為比特幣生態的一股新生力量。
2、您眼中的Web3行業現狀是怎樣的? 行業未來的發展驅動力將會是什麼?
我認為,當前的Web3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存。 儘管市場經歷了多輪週期性波動,但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不斷成熟。 然而,近期對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是乙太坊生態的責備聲音有所增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整個Web3行業在過去幾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用於基礎建設。 在這一輪週期中,從基礎設施項目到整個行業,都遇到了大規模應用的瓶頸——用戶不足。 然而,輿論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質疑科技的作用,轉而炒作meme文化等現象。 當然,部分項目方確實高舉科技旗幟,卻未能落實實質性成果,這導致了投資者和用戶對高估值基礎設施項目的敬而遠之。
此時,我認為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的認知。 古語有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記得20多年前,家裡的小平房第一次通過電話撥接上網互聯網時,打開瀏覽器看到的是充斥著廣告的小視窗,點擊後更會彈出無數視窗,最終只能强行關機。 當時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已經存在,但它究竟能為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誰都沒有把握。 今天,傳統互聯網已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需要以開放、包容和辯證的態度來看待這個行業的發展,給創業者更多時間,或許幾年後,Web3的Google、Facebook、Twitter就會出現。
當然,我並非試圖推卸行業現時的問題。 Web3行業確實面臨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戰,如安全性、可擴展性和用戶體驗。 安全性尤為關鍵,區塊鏈系統和智慧合約的漏洞可能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有些OG認為當前駭客事件减少是因為稽核公司的功勞,但事實上,上個週期的駭客事件頻發,正是因為DeFi Summer時期百花齊放,創新與漏洞並存。 而這輪週期,許多項目只在做質押等簡單業務,駭客都無從下手(儘管仍有如bedrock hack這樣的事件)。 這也是我持續專注於區塊鏈安全與形式化驗證領域的原因,致力於提升整個生態的安全與可靠性。
展望未來,我認為行業的發展驅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創新:在學術界,AI科技已經在短短幾年內滲透到多個領域,AI 區塊鏈也成為本輪週期的熱門話題。 然而,至今尚未出現AI與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部分項目方借AI之名,行meme之實。 但我相信,AI 區塊鏈的應用終將落地。
2.安全保障:通過智慧合約的稽核與形式化驗證等手段,提升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3.用戶體驗:通過簡化區塊鏈應用的架構,降低用戶和開發者的使用門檻,推動真正的大規模應用。
4.監管合規:明確的監管框架有助於提升行業的信任度,促進其健康發展。
5.跨鏈互操作性: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通,打破數據孤島,增强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
3、高校的學生們選擇進入Web3行業的比例是怎樣的? 您如何看待Web3行業當前的人才現狀?
對於全球,甚至北美高校的整體趨勢我不敢妄加評判(很可能也是上升趨勢)。 但就我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觀察而言,選擇進入Web3行業的學生人數正在逐漸新增。 儘管我沒有具體的統計資料,但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們對區塊鏈科技和去中心化應用的興趣正在不斷上升,這種趨勢與比特幣價格的漲勢相呼應。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UCSB電腦系擁有全美最頂尖的安全實驗室之一,由兩位安全領域殿堂級人物Chris和Giovanni領銜的Shellphish戰隊,常年在全球和美國軍方的各大CTF競賽中名列前茅。 有趣的是,在我剛入職時,這兩位教授對區塊鏈並不看好,認為它是為洗錢和**交易服務的基礎設施,沒必要關注它的安全問題。 當時我引用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今,這兩位教授的實驗室中,超過50%的博士生正在從事區塊鏈安全研究。 我認為,面對新興事物和科技,必須保持開放包容的學術態度。 科技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本無所謂正邪。
關於Web3行業的當前人才現狀,我認為這一領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專業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然而,由於區塊鏈和Web3科技相對新興,具備深厚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仍然較為稀缺,導致行業內人才供不應求。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我們正在努力提供相關課程和研究機會,以滿足學生們的需求。 例如,2019年我在UCSB開設了第一門區塊鏈課程,當時只有15名學生。 經過幾年學校和系裏對區塊鏈和Web3科技的研究和教學投入,現時每門課程的學生人數基本穩定在100人以上。 雖然這一增長速度不及虛擬貨幣的漲跌幅度,但這也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總體而言,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整個Web3行業發展迅猛,基礎設施和人才儲備(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技術研發)相較於傳統的Web2行業仍顯薄弱。 這給Web3項目方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例如,在Nubit,我們更傾向於從傳統的Web2大廠(如Google、位元組跳動、阿裡巴巴、騰訊)招募一些職業素養較高但缺乏區塊鏈背景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而不是短期速成的Web3從業者。 畢竟任何行業,萬變不離其宗。
為了解决這一問題,我們需要持續從教育和培訓入手。 一方面,高校和研究機構應加大對區塊鏈和Web3科技的研究與教學投入,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實習項目和培訓計畫,幫助新人更快適應行業需求。 總體來看,隨著Web3行業的不斷成熟,對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堅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人才短缺的問題將逐步得到緩解,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4、對於即將進入Web3行業的年輕一代,您有哪些建議供其參攷學習嗎?
根據我這些年在科研和創業中的多重經歷,我想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攷:
a.夯實科技基礎:雖然短期內通過炒幣獲利的快感十分刺激,但對於年輕的創業者,尤其是技術研發人員,扎實掌握計算機科學的覈心知識至關重要,特別是對區塊鏈科技、分佈式系統和密碼學的深入理解。 保持對行業最新發展的敏銳度,定期閱讀相關的學術論文、科技部落格和新聞報導,參與行業會議、研討會和駭客松活動,這些都能幫助你緊跟前沿技術與趨勢。 重視實踐:理論固然重要,但實踐經驗同樣不可或缺。 參與開源項目、開發去中心化應用(DApp)或在測試網部署智慧合約,都是提升實際技能的有效途徑。
b.强化安全意識:Web3領域的安全問題尤為突出。 學習安全編碼實踐,瞭解常見漏洞及防範措施,這能幫助你在開發過程中避免重大錯誤。 作為從事十幾年安全研究並創立了Web3稽核公司的我深知,絕大多數駭客並不比常人聰明,而是許多安全事件超過80%的漏洞都源於從業人員對基本安全機制的疏忽。 囙此,提高Web3的安全水准,不僅僅依賴於開發更强大的安全工具,更需要全行業人員普及安全意識。
c.創業如做人:Web3初創公司面臨的風險普遍高於傳統領域,許多投資最終化為泡影。 囙此,作為年輕的創始人,當你拿到風險投資時,務必保持清醒,因為你透支的其實是投資人對你的信任。 得勢時,切勿自滿,行業變化之快、風險之多往往在一念之間; 失勢時,不必妄自菲薄。 兩年前那些炙手可熱的項目,許多也曾和你一樣默默無聞,四處尋找投資。 尊重你的同行、合夥人和每一位為你辛勤工作的員工,切勿為短期利益犧牲長遠藍圖。
d.保持饑餓感與創新精神:Web3科技日新月异,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能力尤為重要。 並非鼓勵盲目追逐新技術,而是對任何新事物和科技始終懷有饑渴之心,這能幫助你在項目陷入困境時迅速作出反應。 我最喜歡Web3的地方是,它是一個充滿機遇的領域,鼓勵創新與創業。 不論你聽到的科技多麼不正統,在這個行業裏都能找到它的應用場景。 如果你有獨特的想法,嘗試付諸實踐,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e.注重用戶體驗:相比Web2,Web3項目在用戶體驗和黏性上還有很大差距。 關掉手機或電腦後,人們可以完全不接觸Web3,但離開Uber、微信或亞馬遜等傳統Web2服務,生活會受到影響。 年輕創業者在開發科技解決方案時,切勿為了科技炫耀而忽視用戶體驗。 成功的產品不僅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撐,還需要易用並能滿足用戶需求。 走出辦公室,與潛在客戶多交流,加速產品反覆運算,及時找到產品的PMF(產品市場契合點)。
f.遵守道德和法規:瞭解並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確保你的工作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最後,最重要的是保持對這個領域的熱情與好奇心。
5、未來5-10年Web3領域最有可能產生重大變革將是什麼?
我認為未來五到十年,Web3領域可能會經歷以下幾項重大變革:
一是大規模應用與主流化:隨著科技的逐步成熟和用戶體驗的提升,Web3應用有望被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接受。 去中心化金融(DeFi)、穩定幣等領域將從小眾走向主流,影響力將擴展至更多行業。 同時,傳統Web2應用也將逐步向去中心化方向擴展,Web2與Web3之間的界限將日漸模糊,最終趨於融合。
二是跨鏈互操作性與鏈抽象: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聯互通將逐步實現,跨鏈科技的發展將打破各條鏈的孤立狀態,使資產與數據能够在不同網絡中自由流動,提升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 正如微信小程式的平臺生態一樣,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抽象層將進一步完善,使傳統Web2開發者能更快地開發出複雜的去中心化應用。
三是人工智慧滲透與安全標準化:人工智慧將在區塊鏈行業的科技領域逐步滲透,提升系統性能、安全性和應用層的多樣性。 同時,Web3安全將從現時的“亂槍打鳥”階段逐步走向標準化,對各細分領域的安全機制進行規範,從而增强用戶對Web3應用的信任,並推動其更廣泛的採用。
四是監管與合規框架的建立: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可能會出臺更加明確的監管政策,為Web3行業提供法律保障。 這將有助於消除不確定性,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與傳統企業進入該領域。 回顧互聯網發展的歷史,二十年前,人們不敢輕易將銀行卡資訊交給線上服務; 而今天,連上一代人也已離不開微信支付等線上支付方式。
五是高校人才與創業團隊的關鍵角色:正如哈佛孕育了Facebook,斯坦福孕育了Google,伯克利孵化了OpenAI,北美高校在Web2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望未來,區塊鏈領域的高校人才和創業團隊也將在Web3的變革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顧區塊鏈十餘年的發展史,我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2009年比特幣誕生至2021年:這一階段是區塊鏈創業團隊的“草莽時代”,無論是割韭菜者還是認真做項目的團隊,都是在爭分奪秒地站穩腳跟,基礎設施則相對薄弱。 2017年我剛開始研究智慧合約安全時,曾與Solidity開發首長交流,提到該語言設計的問題,並建議他們在編譯時引入中間語言(IR)層,以優化生成的EVM位元組碼。 當時他的回應是:“That’s a genius idea!We will do that in the next version”(即今天的YUL)。 這讓我感到基礎設計的疏忽竟如此顯著。
・2021年DeFi夏季至2023年:這一階段是百花齊放的時期,各類創新層出不窮。 與此同時,北美高校的教授和科研團隊逐步入場,我在程式設計語言和形式化驗證領域的同行大多創立了各自的區塊鏈公司。
・2023年至今:行業逐步趨於穩定,北美湧現的區塊鏈初創公司中,創始人或顧問沒有高校背景的,幾乎難以引起投資人的關注。
儘管高校背景的創業團隊有時會面臨市場應變能力不足、執行力較差等問題,但正如誠信是西方國家的立國之本,高校背景的創業團隊往往能够為Web3領域提供最為稀缺的兩大要素:底線與創新。 底線不難理解,這類團隊受到學校和政府的嚴格監管,任何違規行為都可能面臨嚴厲追究; 而創新則是北美高校的強項。 這並非因為教授和學生水准更高,而是高校環境相對純粹,沒有複雜的領導關係或外界干擾,能够專注於科研創新,營造出一種通宵達旦、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科研氛圍。
總的來說,高校人才與創業團隊將在未來Web3變革中扮演創新引擎與實踐推動者的角色。 他們的研究和實踐將有助於克服當前的科技與應用障礙,加速Web3的普及與成熟,推動整個行業邁向一個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和可信的未來。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本文章僅供參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OKX立場。 本文無意提供(i)投資建議或投資推薦; (ii)購買、出售或持有數位資產的要約或招攬; (iii)財務、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 我們不保證該等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有用性。 持有的數位資產(包括穩定幣和NFTs)涉及高風險,可能會大幅波動。 您應該根據您的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位資產是否適合您。 有關您的具體情況,請諮詢您的法律/稅務/投資專業人士。 請您自行負責瞭解和遵守當地的有關適用法律和法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