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专题 >正文

铵根离子鉴别:一招制胜,变红为蓝!

常见阳离子检验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阳离子是基本操作。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并用简洁的口诀方便记忆:“取、加、若、则”,即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特定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钡离子 (Ba2 ):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排除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

铝离子 (Al3 ):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沉淀又消失,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铝离子。这是一个铝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典型现象,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溶解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银离子 (Ag ):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银离子。这个反应利用了氯化银的难溶性来检验银离子。

铵根离子 (NH4 ):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浓溶液,同时加热。如果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气),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这个方法利用了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

钠离子 (Na ):

进行焰色反应。如果火焰呈黄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钠离子的焰色反应是其特征反应,非常灵敏。

钾离子 (K ):

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如果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使用蓝色钴玻璃是为了滤去钠离子的黄色光,避免干扰钾离子的观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