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 TGE 变革:公募崛起,空投渐失宠?
撰文:Taiki Maeda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曾几何时,空投是代币生成活动(TGE)的首选方式。项目方向用户大量发放免费代币,希望借此培养出一群忠实的持币者和推广者。在一段时间里,这种方式确实奏效了。「免费代币」的诱惑形成了病毒式的炒作循环 ——Discord 上热闹非凡,X 平台的帖子持续造势,用户们纷纷向未经测试的智能合约存入锁仓总价值(TVL),只为多赚一点额外收益。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空投套利(Airdrop Farming)的操作愈发熟练,「女巫攻击者」(通过伪造身份多领代币的用户)声名狼藉,空投最终沦为 TGE 期间的「流动性退出工具」—— 套利者将免费获得的代币卖给首日买入的投资者。项目方这才意识到,他们根本不是在建设社区,而是在「喂养蝗虫」(暗指套利者只掠夺利益不参与社区)。
公开 ICO 的新趋势
各项目团队没有再向大众空投代币,而是找到了一种新方法。他们发现,只要给出看似「慷慨」的高估值,就能从散户和基金那里筹集到更多资金。新的说辞是什么?「我们给你提前买入的机会 —— 几乎相当于免费!」这种模式带来的「多巴胺刺激」与空投如出一辙,只是多了一道「付费门槛」,还被包装成「公平发行」的名义。
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是合理的。人们往往更看重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这是由「禀赋效应」(心理学概念,指拥有某物后对其价值的评估会升高)等心理因素驱动的现象。因此,理论上用户不会在 TGE 首日就抛售代币。此外,这种「慷慨的 ICO」能让项目团队为资金库筹集更多资金,而不是免费赠送代币。作为回报,散户至少能参与到一笔流动性尚可、盈利概率较高的交易中。
案例
PUMP 以 40 亿美元估值融资约 6 亿美元。尽管后续代币价格有所下跌,但仍维持在约 44 亿美元的交易规模,且预售参与者在 TGE 期间确实有机会以 75% 的利润卖出代币。
XPL 开展了一场流动性挖矿活动,允许投资者以 5 亿美元的完全稀释估值(FDV)入场,共筹集 5000 万美元。不知何故,当加密货币社区狂热追捧该代币,使其 FDV 升至 160 亿美元时,投资者获得了极高的回报率。即便后续代币价格下跌,预售参与者仍有大约 6 倍的收益。
未来展望
如今,在 TGE 之前,有两个备受期待的 ICO 项目:MegaETH 和 Monad。其中,MegaETH 以 9 亿至 9.99 亿美元的 FDV 融资约 5000 万美元;Monad 则计划以 25 亿美元的 FDV 筹集近 2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项目的产品均未上线。
虽然没有绝对稳赚不赔的交易,但市场普遍认为这些公开销售会是「好交易」。这种观点也体现在市场反应上 ——MegaETH 的融资认购量超额了 27.8 倍。
但问题来了:钱从哪里来?答案是所有在 TGE 期间买入这些代币的人(空投的逻辑也是如此)。只要人们在 TGE 期间盲目追捧这些代币,对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这就会是一笔有利可图的交易。
我预计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但也想提醒大家几点注意事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项目以这种方式开展 TGE,但并非所有项目都是好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会变得越来越高效,这种套利机会不会永远存在。公开 ICO 绝不是「免费造钱机器」。
自从 Coinbase 收购了 Echo/Sonar(项目名称)后,未来的 BASE 代币大概率会通过 ICO 推出,而非空投。
此外,这种新趋势可能会对整个山寨币市场造成阻力。这些 ICO 的「边际买家」(指最后决定买入、影响市场供需平衡的买家)大多是现有山寨币持有者,随着更多资金流入 ICO,用来支撑高 FDV「空想项目」(指只有概念、无实际产品或落地能力的项目)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少。许多这类项目在 10 月 10 日已经遭遇挫折,未来市场的「玩家对玩家」(PvP,指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竞争只会愈发激烈。
(注:Taiki Maeda 认为加密货币市场未来将呈现 K 型复苏,比特币及有回购的代币等属于复苏板块,估值过高的基础设施、有解锁压力及垃圾项目等所属板块则会衰退 。)
未来,优质代币和劣质代币之间的差距可能会持续扩大。那些具有货币溢价(指代币本身具备的价值支撑)和良好现金流的代币会表现较好,而单纯靠叙事或炒作支撑的代币则会表现不佳。请大家谨慎管理自己的资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