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正文

隐秘的庄家:加密做市商沉浮录

当聚光灯扫过加密世界的交易场,那些真正掌控流速的巨手往往隐匿于数据洪流之中。

撰文: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摇滚歌手崔健曾在《假行僧》里唱的:「我要让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在变幻莫测的加密市场,类似这样的「角色」并不少,它们吸引无数人好奇的目光。

2017 年,一个年轻人从华尔街出走,用自己的积蓄建矿、读白皮书、熬夜调算法,找来了两位来自全球知名做市商以及高频交易公司 Optiver 同事:一个擅长交易架构,一个精于风险控制。2018 年的熊市残酷考验,熬死了一大批交易所、项目方以及媒体,最艰难的时候,没有外部融资,只能靠个人信念和算法模型硬撑。直到全球金融市场因疫情剧烈波动时,他们的套利算法一夜之间为他们赚进 12 万美金。几个月后,他开始在多个交易平台间实现无缝套利。

一年后,他背后那支默默无闻的团队操盘的资金已达数亿美元,无数交易在他设计的算法下完成大单换手。他成了那种「你看不到他,也不知道他是谁」的角色,却总能从买卖的价格里,感受到他的存在。

它就是 Evgeny Gaevoy,Wintermute 的创始人,目前已跻身全球最大的算法驱动加密做市商之一。他住在伦敦,且喜欢去美国旅行。他既喜欢配图玩梗,又直言快语,在面对市场操纵质疑时甚至回怼「把我当假想敌,就别怪我喷你」。

那么加密做市商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通常,如果项目方发币,可以在去 DEX 上发布它,一般步骤为在 DEX 创建交易对,比如 X/ETH 或者 X/USDT,随后注入两种资产形成初始流动池,比如 100 万枚 X 代币与 100 枚 ETH。但是,当项目方想要在像 Coinbase 或币安交易所上市时,不能仅仅发布代币然后指望有人来交易,因为经常会面临交易买卖订单量不足的窘境。这些交易所需要确保交易的流动性。这意味着总要有人愿意买入,也要有人愿意卖出。通常,这样的角色由做市商来承担。

相较于经常在公共场合被讨论的交易所、加密 VC,做市商遮掩着自身神秘面纱,他们在加密行业中,地位重要,却也偶尔是代币价格下跌的背后推手,因此备受争议。

旧格局瓦解

加密市场从上轮周期便涌入了一批专业做市商。

那时,市场以 Alameda Research、Jump Crypto 和 Wintermute 等老牌机构为主导。这些玩家凭借高频算法交易和巨额资金,主导了 CEX 的流动性供应。Alameda 作为 FTX 的姐妹公司,曾在 2021 年牛市高峰期为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资产提供深度,交易量占比一度超过市场总量的 20%。

Alameda Research 作为加密领域一线做市商,其崩溃始于姊妹公司 FTX 的流动性危机。2022 年 11 月,CoinDesk 曝光 Alameda 资产负债表,CZ 随即宣布出售所有 FTT,导致 FTX 流动性枯竭,用户挤兑潮涌。调查显示,FTX 挪用客户资金高达 100 亿美元借给 Alameda,用于高风险交易和弥补亏损,形成致命循环。FTX、Alameda 及 130 多家关联实体申请破产,SBF 辞去 CEO 一职。

回溯其辉煌,Alameda 由 SBF 于 2017 年创立,起初专注加密套利和量化交易,凭借算法优势迅速崛起。2019 年推出 FTX 后,Alameda 成为其主要流动性提供者,助力 FTX 估值飙至 320 亿美元。Alameda 管理数百亿美元资产,在牛市中通过杠杆交易和做市获利丰厚,SBF 更成加密亿万富翁,推动行业慈善与监管倡导。

Caroline Ellison

最终崩塌源于内部治理失控,Alameda 合伙人 Ellison 在员工会议上承认挪用客户资金,震惊业界。她与 SBF 的恋情更添戏剧性:2023 年,她作为检方关键证人,指证 SBF 策划 80 亿美元**,自己则认罪七项欺诈指控,2024 年被判两年监禁。法庭上,她泪流满面致歉:「我每天都为伤害的人感到痛心。」

Alameda 高杠杆暴露于市场波动,FTX 客户资金违规借贷填补窟窿。2023 年,SBF 被判 25 年监禁,Alameda 资产清算,标志其彻底瓦解。

老牌做市商的退场或收缩是真空期形成的直接原因。

根据 Kaiko 数据,FTX 崩溃一周后,全球加密流动性腰斩,比特币的 2% 深度从数亿美元降至不足 1 亿美元。

在加密市场的早期流动性战场上,Jump Crypto 与 Wintermute 也曾是最炙手可热的两支力量。

Jump 起家于传统高频交易巨头 Jump Trading,凭借深厚的算法积淀与资本实力,于 2021 年大举进入加密市场,从 Solana 生态到 Terra 稳定币体系无处不在。然而随着 Terra 崩盘、2023 年 Jump Crypto 又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收缩业务,退出部分美国市场,并裁员超过 10%。

Wintermute 以灵活的算法做市和 OTC 业务快速崛起,一度成为 CeFi 与 DeFi 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流动性提供者。2022 年黑客事件使其损失近 1.6 亿美元,也暴露出快速扩张背后的风险;此后,Wintermute 逐渐转向精细化运营,不再盲目扩张。

两者的轨迹,几乎浓缩了过去五年加密做市商从野蛮生长到审慎收缩的全过程:从高频套利到生态扶持,从激进冒险到稳健求生,做市商曾撑起市场的繁荣,如今却学会了在风险与流动性之间求平衡。

然而在不断收缩战线趋于谨慎的时刻,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等因素再次促成新选手入入场。2023-2024 年美联储降息刺激资金回流,2024 年比特币减半后,市场周期启动。 新的代币发行潮涌现:铭文、再质押、meme 币、AI 代理、稳定币热潮、RWA 以及链上美股等热点轮番上演。此外美国现货 ETF 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数据方面也表现得非常亮眼。

据 SoSoValue 数据显示,截止 8 月 28 日,比特币现货 ETF 累计总净流入 541.9 亿美元,以太坊现货 ETF 则总净流入达到 136.4 亿美元。监管环境变化的宽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自 2025 年 1 月特朗普上台以来,强调支持数字资产、区块链技术和相关技术的负责任增长,并撤销了拜登政府的相关政策。该命令还设立了国家经济委员会内的数字资产工作组,旨在提出联邦监管框架,包括市场结构、监督、消费者保护和风险管理。

此外,行业技术门槛在不断降低,项目方需求也发生变化,促使行业重新洗牌。

新贵崛起

真空期的意义在于为新玩家留下了巨大空间。代表性玩家包括 Flow Traders、GSR 新部门和 DWF Labs。核心成员背景多样,业务范围涵盖 CEX/DEX 做市、OTC 和结构化产品。

Flow Traders

Flow Traders 这家源于荷兰的全球流动性提供商,起初以交易所交易产品(ETP)闻名,却在 2023 年果断转向加密领域,仿佛一位老练的航海家捕捉到数字风口。团队背景深厚,由一群量化交易专家和金融工程师组成,他们强调「强团队驱动文化」,总部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如精密实验室,汇集了来自华尔街和硅谷的精英。

Thomas Spitz

2025 年 7 月,Flow Traders 新任 CEO Thomas Spitz 上任,这位前高管在 Crédit Agricole CIB 拥有超过 20 年的辉煌职业生涯,历任多个高层角色,具备深厚的国际化团队管理与跨文化领导经验。他主导了 MiCAR 合规稳定币 AllUnity,与 DWS 和 Galaxy Digital 合作重塑代币化资产格局。

2025 年第二季度其净交易收入达 1.434 亿欧元,年增 80%,做市特点上,Flow Traders 擅长跨链与机构级支持,提供连续流动性。目前,从第三方数据监测显示包括 AVAX、LINK、DYDX、GRT、STRK、PROVE、 WCT、 PARTI、ACX、EIGEN 等代币。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年中,Flow Traders 还曾帮助德国政府平稳处理没收的 BTC,并未引发二级市场重大下跌风险。

Flow Traders 用自有资金和算法盈利扩展, GSR 则通过 VC 如 Pantera Capital 等投资获得部分资金。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其做市资金为 1694 万美元,其资金余额已经回落到历史区间底部。

GSR Markets

GSR Markets 是一家香港的算法数字交易公司。它利用自己的软件为几种数字资产类别的订单执行解决方案,从而提供流动性。团队背景多元,成员多为前对冲基金交易员和区块链工程师,总部纽约与伦敦的办公室聚集全球人才,提供机构级市场做市、OTC 交易与风险管理。GSR 的做市特点在于精密的风险对冲与全球连接,他们连接数十家交易所,提供买家卖家双向流动性,擅长高频算法应对波动。

2023 年,GSR 缩减美国交易以避监管风暴,CFO 等高管离职。2024 年 GSR 从单纯交易向生态伙伴转型,2025 年 Consensus 峰会上,其合伙人 Josh Riezman 直言:「DeFi 与 CeFi 整合是未来,我们正准备下一阶段。」

Riezman 曾用自家服务器矿挖以太坊,积累第一桶金,其过往履历堪称亮眼,曾在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Circle 等传统以及 Crypto 均任职数年,其领导下的 GSR 还成为业内首家同时获得英国 FCA(金融行为监管局)和新加坡 MAS(金融管理局)许可的加密流动性提供商。

Josh Riezman

据其公开信息显示,GSR 做市的山寨币包括:WCT、RNDR、FET、UNI、SXT、SPK、RSC、GALA、HFT、PRIME、ARKM、BIGTIME、USUAL、MOVE、BAN、TAI、PUFFER、ZRO、IINCH、ENA、WLD 等。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其中一些上线币安现货的山寨币中,GSR 做市的币种往往上线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拉升,而非上线即暴跌。

据 Arkham 数据显示,目前其公开地址的做市资金体量为 1.4376 亿美元。其主要做市交易所为币安。资金余额方面仍维持在中等水平。

DWF Labs

DWF Labs 诞生于 2022 年,管理合伙人 Andrei Grachev 来自传统交易背景,他曾任火币俄罗斯区负责人。18 岁他进入物流行业,随后在 2014 年开始在传统市场做交易,后来又转型做电商,从 ETH 7 美元涨至 350 美元时赚了一笔钱从而开启了加密之旅。

他身上有 5 个中国纹身,其领导下的 DWF 备受市场争议,却以此为荣。不仅如此,DWF 还身兼多个角色,一口气将 VC、OTC、孵化器、生态系统、筹款人、活动品牌、TVL 提供商、DeFi Taker、顾问、上币代理、HR、公关 / 营销公司、KOL、RFQ 报价请求平台等等全部囊括在内。

2023-2025 年投资超 400 个项目,其总额逾 2 亿美元。

DWF 以东亚项目、各路新老情绪题材标的为主要做市目标。据已公开的信息搜集显示,DWF 做市的山寨币包括 SOPH、MANTA、YGG、IOST、JST、MOVE、CAT、MONKEY、ID、XAI、LADYS 等。有趣的是,截至目前 DWF Labs 官方做市商地址目前资金仅仅只剩不到 900 万美元。

新锐玩家多获 Web3 风投支持或通过交易利润扩张。DWF Labs 自有资金滚雪球,2023-2024 年成最活跃投资机构,到 2025 年,其「风险投资 做市 孵化」模式已覆盖多个叙事领域。 这些资金来源让新锐在真空期快速布局,例如 DWF Labs 在 2024 年通过自有资本投资 AI 和 RWA 项目,滚雪球效应显著。

更灵活的代币激励协议合作模式常见,部分直接以投资 做市绑定。例如,DWF Labs 在 2025 年为 Falcon Finance 提供稳定币支持,年回报 12-19%,但引发坏债争议。 GSR 则通过 0x API 聚合流动性,帮助项目在以太坊主网实现高效交易。 Jupiter Aggregator 在 Solana 上路由最佳路径,Flow Traders 等新锐利用其降低技术门槛。 这些创新让新锐在碎片化市场中脱颖而出,与老牌的集中式模式形成对比。

争议

做市商的崛起总是伴随争议。本轮周期崛起最迅速最具争议性的则非 DWF Labs 莫属。

2023 年 9 月举办的 Token 2049 论坛期间,其联合创始人 Andrei Grachev 在「Web3 Connect」会后发布推文表示感谢邀请,岂料,做市商 GSR 在推特平台怒怼表示,DWF Labs 没有资格跟本次论坛的与谈者:做市商 GSR、Wintermute,还有 OKX 坐在一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

GSR 称,非常可悲的是,在 2023 年底,像 DWF Labs 这种不良行为者,仍然可以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另一个做市商 Wintermute CEO Evgeny Gaevoy 对该推文点赞。更有趣的是,在做市商 GSR 分享的活动照片中,硬生生将 Andrei Grachev 的部分剔除。Evgeny 发一条爆料 Andrei Grachev 的推文,文中深扒了 Andrei Grachev 大量的过往经历,被认为与臭名昭著的加密史上最大**项目 OneCoin 有所牵扯。但 Evgeny 主要点评了文中总结的 DWF Labs 糟糕的投资表现,并称其为「错误的做市商」。

Andrei 则曾在接受 Foresight News 专访时表示,对这些批评与抱怨不以为意,「只要我们是在正确、合法的范围内运作,如果某种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我们就会采用它,不用担心别人怎么说,也不害怕竞争对手的批评或抱怨。」

这仅仅是做市商之间矛盾的小插曲之一。做市商与项目方之间的勾搭为奸则让投资者哗然。

2025 年 4 月末,二层项目 Movement 聘请 Web3Port 作为官方做市商,并贷款 6600 万枚 MOVE 代币给他们用于提供流动性。然而,实际操作中,这些代币被爆出转移至一个名为 Rentech 的实体,后者被证实是 Web3Port 的代理或影子公司。这笔转移可能涉及内部欺诈或知情执行:合同显示,一旦 MOVE 市值达到 50 亿美元,Rentech 即可出售代币获利分成。这激励了价格操纵行为。

MOVE 代币正式推出后,Rentech 迅速操纵价格推高至 50 亿美元市值阈值,随后在次日抛售价值 3800 万美元的代币(约占总供给的 5%)。抛售事件直接导致 MOVE 价格暴跌:从上市初的高点 1.45 美元崩盘 86%,单日跌幅达 20-30%,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这一行为被曝光后,引发连锁反应。内部来源显示,Movement 联合创始人 Rushi Manche 可能卷入该协议的签订,且项目方声称被「欺骗」,但合同细节显示存在隐秘的中介和顾问参与。

最后,Movement Labs 终止 Manche 的联创职位,并重塑为 Move Industries。币安也冻结做市商的相关收益并禁止其在币安做市。

然而其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已无法挽回。MOVE 币价从最高点跌幅超 10 倍,大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

据 defiLlama 数据显示,其 TVL 也从最高的 1.66 亿美元一路大跌至 5000 万美元,跌幅超 300%。

这一典型负面事件揭开了项目方与做市商狼狈为奸的遮羞布。

同时也让整个行业开始反思问题所在,合同与激励机制方面,做市商协议应避免市值阈值等操纵激励,需明确回购义务和透明审计。Movement 的案例显示,隐秘中介易导致欺诈。透明度上,项目方应公开做市商细节、代币转移记录和承诺执行(如回购)。延迟空投和未兑现承诺会放大信任危机,导致社区流失。

新兴项目同时也需加强内部监督,避免创始人卷入可疑交易。领导层诚信是项目存续的关键,如果只是为了发币让散户成退出流动性,那么最终结局将会是两败俱伤。

小结

当聚光灯扫过加密世界的交易场,那些真正掌控流速的巨手往往隐匿于数据洪流之中。做市商这群数字金融世界的「暗池操盘手」,宁可让代码在链上无声奔涌,也不愿将名字展示在公开场合。RootData 最新捕获的 63 个活跃坐标中,仅头部玩家的交易量就足以搅动市场风云,而更多如 Web3Port、Kronos Research、B2C2 正用算法编织着价值万亿的流动性蛛网。

他们办公室没有凯旋门,只有永不停歇的订单流;他们的名字鲜少登上头条,却能让部分代币的盘口瞬间凝固或沸腾。当你在链上追踪某笔神秘大单的足迹时,或许正踩在某家隐秘做市商精心设计的「流动性陷阱」之上——而这一切,不过是他们庞大策略矩阵中最表层的涟漪。

现在,63 个已知坐标已亮起,但黑暗森林里还有多少双未被标注的眼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