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冷中归来的预言者
撰文:Thejaswini M A
编译:Block unicorn
1992 年的梦之队在奥运会篮球比赛中以平均 44 分的巨大优势碾压对手,但这个故事中有个细节大多数人都不记得了。
他们在与大学球员的第一次训练赛中差点输了。
问题不在于天赋。迈克尔·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同在一支队伍,理论上从第一天起就应该所向披靡。但问题是,超级巨星并不会自动组成冠军队伍。你需要一个能够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的体系。你需要有人来构建起让每个人都更上一层楼的纽带。
梦之队教练查克·戴利在第一周做了一件看似非常无聊的事情,远不如高光扣篮那样引人注目:他建立了传球路线。他确定了挡拆时机。他创造了将一群名人堂球员变成不可阻挡力量的基础设施。到了奥运会时,奇迹发生了。每一次传球都能创造更好的投篮机会。每一次防守轮转都让下一次更轻松。每个球员都让其他球员更有价值。
天才在于创造了放大所有人能力的基础设施。
这基本上就是 Chainlink 在加密货币领域所做的事情。
当其他加密项目都试图成为区块链的迈克尔·乔丹时,Chainlink 悄悄地成为了数字金融的查克·戴利。他们构建了让其他人的出手更容易的基础设施。
2019 年,Chainlink 推出了其主网,目标很简单:将体育赛事比分和天气数据导入以太坊,让人们可以在不依赖中心化***公司的情况下投注足球比赛。六年后,摩根大通利用同样的基础设施进行跨链国债交易结算,而美联储在幕后点头认可。
Chainlink 解决了加密货币世界所谓的「预言机难题」,实际上就是区块链如同数字孤岛,无法与任何事物对话或倾听。如果你想让你的智能合约知道苹果股价,或者堪萨斯州昨天是否下雨,或者某人银行账户里是否真的有他们声称的美元,你就需要某种东西将这些信息传送到区块链上。这个东西就是预言机,而 Chainlink 正是那个吞噬了所有其他预言机的预言机。
Chainlink 已经支撑了超过 60% 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价值,在以太坊上接近 80%。随着传统资产迁移到链上,它们将需要与 DeFi 相同的基础设施。Chainlink 是市场先驱,并且正在构建其他平台都遵循的标准。
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基础设施。
Chainlink 最初并未打算成为华尔街与 Web3 之间的桥梁。但在某个时候,传统金融机构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你想将国债代币化,你需要一种方法证明国债确实存在,并且价值如你所说。
于是出现了 Chainlink 的储备证明系统(Proof of Reserve),听起来很高级,但实际上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用来证明你没有在搞部分准备金骗局。
突然间,每个主要的稳定币发行商都需要这项服务,因为仅仅告诉人们「相信我们,我们绝对有 1000 亿美元的国债」已经不足以应对监管机构了,尤其是在 Terra 和 FTX 危机之后。
接着推出了跨链互操作协议(CCIP),它允许资产在不同区块链之间移动。这就像建造了一个通用翻译器。它帮助银行跨越区块链壁垒进行沟通。其结果是,摩根大通现在可以从他们的私有以太坊网络向公共 Solana 网络发送代币化存款,而 Chainlink 充当了可信的信使。
Chainlink 还构建了专门帮助机构遵守法规的工具。
他们的新自动化合规引擎(ACE)可以自动处理使加密交易合法的所有监管文书工作。想在区块链之间移动代币化资产,同时保持反洗钱(AML)合规、了解你的客户(KYC)验证和审计跟踪?Chainlink 会自动处理所有这些,确保每笔交易都符合你所在司法管辖区的任何监管要求。
这让他们完美地定位于即将到来的代币化金融浪潮。每个想要尝试区块链技术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政府机构首先需要解决合规问题。
Chainlink 的 2025 年故事尤其引人注目。
Tuttle Capital 在 1 月份申请了首只 Chainlink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预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在 2025 年秋季做出决定。时机与当前支持加密货币的监管环境完美契合。
摩根大通的 Kinexys 使用 Chainlink 完成了传统银行体系与公共区块链之间首个跨链货银结算。
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即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整合了 Chainlink 数据流(Data Streams),将外汇和贵金属数据引入链上。当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需要预言机基础设施时,他们选择了 Chainlink。
万事达卡与 Chainlink 合作,使其 30 亿持卡人能够直接购买加密货币。当支付处理商需要合规的加密基础设施时,他们选择了 Chainlink。
Chainlink 推出了美国股市和 ETF 的数据流,为苹果、特斯拉和标普 500 指数等股票提供实时价格数据。
巴西和香港的**银行正在使用 Chainlink 进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和跨链结算实验。当政府需要区块链基础设施时,他们选择了 Chainlink。
模式始终如一:当机构从实验阶段转向生产部署时,他们标准化地选择了 Chainlink。
金库印钞机的「飞轮」上线
8 月份,Chainlink 宣布了一个名为「Chainlink 储备」的计划,基本上是 Chainlink 版的股票回购计划。公司将其从企业客户(摩根大通、万事达卡、纽约证券交易所)那里获得的费用,用于在公开市场上购买 LINK 代币。
以下是飞轮的运作方式:
第一步:企业为 Chainlink 的数据流、跨链服务和合规解决方案付费。联合创始人谢尔盖·纳扎罗夫(Sergey Nazarov)确认,他们已经创造了「数亿美元的收入」,其中链下部分相当可观。
第二步:所有付款——无论是法定货币、稳定币还是其他代币——都通过其支付抽象系统(Payment Abstraction system)自动转换为 LINK。
第三步:一部分 LINK 进入战略储备,并锁仓多年。
第四步:随着更多机构将资产代币化,对 Chainlink 服务的需求增加,产生更多收入和更多 LINK 的自动回购。
这个系统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将 LINK 的需求直接与现实世界的商业采用挂钩。传统加密项目依赖于投机或其生态系统内的代币效用。
自推出储备计划以来,他们已经积累了超过 15 万个 LINK 代币,价值约 410 万美元。这看似不多,但考虑到发展轨迹。他们正从试点项目转向同时在多个机构进行生产部署。
Chainlink 正从数据提供者演变为谢尔盖·纳扎罗夫所称的「交易系统」。现代机构交易需要的不仅仅是价格数据:
数据流:用于准确定价和估值
跨链能力:在不同网络之间移动资产
身份和合规:满足监管要求
储备证明:验证支持资产
报告和可审计性:满足机构监督需求
Chainlink 可能是唯一一家在单一整合中提供所有这些服务的供应商。当机构想要代币化资产时,他们可以只与 Chainlink 合作,而不是从多个供应商拼凑解决方案。
这使他们在即将到来的代币化浪潮中占据独特地位。正如纳扎罗夫在最近的采访中指出,目前全球只有不到 1% 的资产被代币化。即使达到 5%,也意味着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将扩张 10 倍。
这一机会的规模令人震惊。传统金融大约代表 500 万亿美元的资产。Chainlink 的论点是,这些资产中的大多数最终将迁移到链上,而它们都需要 Chainlink 能够全面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
比特币与代币化的分野
谢尔盖·纳扎罗夫提出了一个关于加密货币未来发展的引人注目的论点。比特币可能会在不稳定时期捕捉避险需求,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的价值。但代币化资产将以几个数量级的规模超过比特币。
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吸引了那些在不确定时期寻求非相关资产的投资者。代币化资产是现有金融产品的更高效版本,这些产品的价值已达数百万亿美元。
当主权财富基金和养老基金分配到加密资产时,它们不会将 50% 投资于比特币。它们会维持包括股票、商品、债券和房地产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只是以代币化形式存在。代币化资产的潜在市场是整个传统金融体系。
这一转变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加密货币」的定义。加密领域将不再由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定义,而是由传统资产的代币化版本定义。Chainlink 正定位为这一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供应动态
LINK 的流通供应量从 2021 年的 4.7 亿个代币增加到今天的 6.8 亿个,增长了 44%,这看起来令人担忧,直到你了解这些代币的用途。
这 2.1 亿个代币的稀释为加密货币历史上最激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
供应扩张本质上是 Chainlink 的 A 轮、B 轮和 C 轮融资,只不过他们没有将股权交给风险投资人,而是通过出售代币来资助开发。批评者称之为稀释,支持者则称之为必要的投资。
根据 Tokenomist 数据,LINK 总供应的 41%(4.119 亿个代币)仍然处于锁定状态,没有计划中的解锁事件。这表明主要的稀释阶段可能已经过去,大多数历史解锁发生在 2018-2022 年的开发期间。
2025 年 8 月推出的战略储备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动态。
41% 的代币仍被锁定,没有计划解锁
战略储备创造了持续的购买压力
净效应取决于企业收入增长与未来解锁决策的平衡
早期积累数据显示储备持续增长
这个时机创造了一个有趣的转折点。供应增长为如今产生数亿美元企业收入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资金。这些收入反过来为战略储备提供资金,在机构采用加速时移除流通中的代币。
过去几年看似看跌的稀释成为了 2025 年及未来持续需求的基石。专注于供应扩张的投资者忽略了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仅关注当前回购量的投资者可能会错过决定未来积累速度的收入轨迹。
这一切引出了一个问题。
当基础设施层变得比运行在其上的应用更有价值时,会发生什么?
2025 年,Chainlink 的总价值锁定(TVS)在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代币化资产和跨链基础设施中激增至超过 930 亿美元。他们为数千个 DeFi 协议提供数据流。他们是让传统银行尝试公共区块链的桥梁技术。他们正在构建决定哪些加密应用合法、哪些不合法的合规工具。
这 930 亿美元不是基础设施的价值——它完全依赖于 Chainlink 基础设施的应用价值。基础设施是 Chainlink 的预言机网络、数据流和跨链消息系统。
但如果 Chainlink 明天消失,这 930 亿美元中有多少会变得一文不值?有多少 DeFi 协议会停止运作?有多少代币化资产会失去价格数据?
答案是:大部分。这表明基础设施可能已经比应用更有价值,即使市场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在加密领域中变得系统性重要,这种地位很少有协议能够实现。网络效应显而易见:越多的机构使用 Chainlink,其他机构就越想使用 Chainlink,因为其他所有人都已经在使用 Chainlink。
在加密领域,当每个人都需要相同的底层服务时,网络效应会自我强化。越多的机构使用 Chainlink,其他机构就越想使用,因为其他所有人都已经在使用 Chainlink。收入具有粘性,因为无论哪些应用成功或失败,基础设施都会持续获得费用。DeFi 协议来来去去,但支持所有这些协议的数据层持续收取费用。应用是商品,基础设施是垄断。而垄断,我们知道,往往会捕获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价值。
地基上的裂缝
但让我们坦诚地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 Chainlink 的看涨论点假设了很多可能不会永远成立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是,预言机网络在技术上难以构建。但难点不在于软件,而在于让所有人同意使用你的版本。Chainlink 的护城河是网络效应和先发优势,而不是某种不可逾越的技术壁垒。谷歌和亚马逊如果愿意,明天就能构建竞争性的预言机服务。微软也是如此。任何拥有优秀工程团队的大型云提供商都可以。
第二个问题是监管捕获风险。Chainlink 变得如此系统性重要,以至于如果它失败,代币化金融体系的很大一部分也会随之崩溃。这正是让监管机构感到紧张的「大到不能倒」的情况。如果某位参议员意识到一家没有政府监管的私营公司控制着数万亿代币化资产的数据流,会发生什么?Chainlink 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监管关注,这种关注会让盈利业务变成合规噩梦。
第三个问题是代币化假设。Chainlink 的整个价值主张依赖于传统金融以大规模迁移到链上。但如果没有呢?如果银行决定他们的私有区块链已经足够好,不需要与公共链交互怎么办?如果监管环境发生变化,使代币化变得更难而不是更容易怎么办?Chainlink 为一个可能不会发生的未来构建了基础设施。
第四个问题是来自他们所服务对象的竞争。摩根大通现在在使用 Chainlink,但摩根大通也有数千名工程师和数十亿美元的研发预算。他们决定自己构建预言机系统,而不是永远向 Chainlink 支付费用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每一个尝试代币化的大型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
最后一个问题是,任何中间件公司能否长期保持定价能力。历史表明,基础设施层往往会随时间商品化。互联网从昂贵的拨号服务开始,最终变成了商品化的宽带。云计算从亚马逊的高价收费开始,最终变成了多家供应商在成本上竞争。为什么预言机网络会不同?
Chainlink 押注于他们可以永远保持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这是可能的,但这种押注往往有效,直到突然失效。
但就目前而言,这个成功案例看起来与加密货币原本设想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金融体系截然不同。相反,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拥有更完善 API 的旧系统。银行依然是银行,监管机构依然是监管机构,资金依然在政府可以控制的机构中流动。
Chainlink 没有取代传统金融系统。他们构建了让传统金融系统能够「说区块链语言」的翻译层。现在,随着这个翻译层变得不可或缺,加密货币是在去中心化金融,还是仅仅为集中化金融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仍然不清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